“人人公益”是經(jīng)常被人提到的名詞,可是到底什么是“人人公益”呢?
在我腦子里,每次一說到“人人公益”首先浮現(xiàn)的就是一群人捐款、捐物、做志愿服務(wù)的熱鬧場面。仿佛“人人公益”就是人們表達愛心的代名詞。它強調(diào)參與公益不一定非得是富人的事,普普通通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公益事業(yè)的一份子。
這當(dāng)然沒錯,絕對贊同,可是普通人或者每個人到底可以怎么參與公益呢?他對公益的參與又為社會帶來了什么?我總隱約覺得不應(yīng)是場面熱鬧或者捐款捐物捐時間那么簡單。尤其當(dāng)想到“公益”是“公共利益”的縮寫時,立馬覺得應(yīng)該更加理性的理解下“人人公益”。
這不,前幾天看到了兩件生活中的小事,刺激了我對“人人公益”的理解,事情是這樣的……
事件一:逆行的男司機
五一假期,在天津某小區(qū)門口,一男司機偏要從小區(qū)出口開車進入,保安不準(zhǔn),男司機臟話連篇、理直氣壯的說:“我偏要從這進”,便堵在出口不動了。坐在男司機副駕駛上的人一直看著手機,沒有一點規(guī)勸這個不守規(guī)矩的男司機的意思。很快,幾輛要開出小區(qū)的車來到出口,看到男司機不讓路,里面的司機等急了,從車里下來。滿以為他會和保安一起讓外面的男司機走入口,沒想到那人反過來說保安:“你就開門讓他進來不就得啦嘛,怎么這么死心眼兒呢?!北0彩迨骞烙嫳粴庹ɡ?,漲紅了臉,但不言不語,穩(wěn)穩(wěn)坐回到凳子上。僵持開始了,小區(qū)里開始排起了長隊,喇叭一聲聲按著,好久。其實那個入口離出口也就三四分鐘車程。
這個事情看起來小,但很震撼我,男司機不守公共秩序還盛氣凌人;里面的司機明明是被侵犯和受影響者卻“助紂為虐”讓保安“開門行方便”,都根本無視公共的秩序。而保安雖然是公共秩序的維護者,在這樣兩位面前顯得很弱勢,便消極抵抗不作為起來,最終陷入僵局而無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男司機太沖不敢惹嗎?因為想著自己某一天也可能逆行為自己未來行方便嗎?但社會成本就是這么無謂的增加的,社會怨氣就是這么無謂的產(chǎn)生的……
通過這件小事我體會到,“人人公益”首先是人人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秩序。如果80%的人能夠做到這樣,這個社會烏七八糟的問題可能就消失一半了。而不是自己做的很糟糕時,去獻什么所謂的愛心。
事件二:小孩子的善意提醒
隨后又發(fā)生一件事情,在飯店等餐時,我和宸宸蹲在地上學(xué)青蛙蹦蹦蹦。兩個十歲左右的男孩走過來,問我:“你的孩子吃飯了嗎?”我剛開始沒聽明白,還在想他們是不是想要錢或有什么企圖,等重復(fù)了第五遍我才理解,回答他們“沒有吃”。兩個男孩“哦”了一聲,笑著走了。我好奇的跟上去問他們“為什么問這個呀”。他們又解釋了很多次我才聽明白,“原來,其中一個男孩以前吃完飯就劇烈運動,得了急性闌尾炎,做了手術(shù),他們怕我的孩子也這樣,特意過來問問,如是,好提醒我。“
哇,真是太溫暖了,當(dāng)看到別人可能遭遇困境和危險時,不是冷眼旁觀、不是小聲評論,而是推己及人,不怕被白眼,有勇氣的去提醒,并且面對理解力這么差的阿姨這么有耐心,反復(fù)解釋,不屈不撓。真是太贊了。
這件小事提示我,“人人公益”是什么呢,就是在別人可能出現(xiàn)問題時善意的提個醒,在別人遭遇困境時力所能及的伸個手。如果80%的人都能這樣,就會是互幫互助、互相信任的社會環(huán)境,很多人自然就免于了傷害和困苦。
因此,到底什么是“人人公益”,其實是"人人都能夠為公共利益獻一份力",這既包括自己成為一個有社會責(zé)任的合格公民,自覺遵守和維護公共秩序、公共利益;也包括當(dāng)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受到威脅和侵犯時能夠有勇氣的站出來去爭取和維護。
所以,“人人公益”真的是人人可為,因為它就是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更有公德的自己。當(dāng)然從另一個角度說,“人人公益”也是國人的公民素養(yǎng)的補習(xí)課吧。
扯閑篇:
再一次真心的贊美下孩子,孩子真是社會的希望,大人你不要污染他。
請大人們自動向孩子們看齊、看齊、看齊。